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市区政协  >  正文

县市区政协

“天路”

发布日期:2009-04-20 02:34     来源:      点击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政协委员视察重点提案办理侧记

 

 

2008年12月3日,阵阵鞭炮响彻依码山谷,一条“天路”横穿澜沧江畔,数百名傈僳族、苗族群众载歌载舞,通霄达旦,庆祝政协重点提案为他们实现了开通致富路的梦想。

2008年2月,在昌宁县政协七届一次全体会议上,珠街乡委员联络组提交了一份关于开通依码片区村组护林防火通道公路的委员提案,这份提案由71名户长联名摁手印,代表了依码片区322个傈僳族、苗族群众的心声。依码片区位于珠街彝族乡谷满村民委员会西北部的高山峡谷中,距离谷满村民委员会30多公里,与永平县龙街乡下羊街村隔河相望,居住着上依码、下依码、汉家箐、蔓富路4个村民小组322人,是昌宁县最边远的纯傈僳族、苗族村寨。这里山高谷深,原始森林密布,一到旱季,经常发生森林火灾,由于没有护林防火通道,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这里的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虽然一天比一天好,但仍然过着人背马驮的生活,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外面迅猛发展的信息时常被大山所阻隔,山里的众多土特产运不出去,山外的现代生活无法得到享受,勤劳勇敢的傈僳族、苗族群众只能望山兴叹。曾经有两个小孩在山上放牛时打赌说“今天你帮我看牛,我妈妈天不亮就去羊街赶集去了,到晚上回来我请你吃盐巴”;形象地反映出了这里的少数民族儿女生活艰辛,急切盼望走出大山的心愿。下依码社村民小组长丁世祥说,由于公路不通,这里出产的核桃要驮到永平县水泄乡出售,一个来回就是12个小时以上,每次出门都是两头黑。今年48岁的谷盈丰家房屋建设的比较好,围墙和院子四周都用光滑的麻布石相砌而成,他说:“到山外搬运这些石材我用了10多年时间,肩上不知磨掉了几层皮,马帮请了几十户人家都记不清楚了,如果通公路,这点材料不用三天就运到家了”。

昌宁县政协七届一次全会闭幕后,县政协主席会议把开通依码片区护林防火通道公路的提案列入重点提案,并由政协主席谢国钧,副县长张国亮亲自督办。两位领导多次深入依码片区察看线路,召集有关部门多方协调,最终达成共识:简化手续,特事特办,造福一方,尽快开通这条13公里的护林防火通道。

5月13日,也就是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第二天,谷满村至依码片区宽5米、长13公里的护林防火通道正式开工,也就是从这天开始,上百名傈僳族、苗族群众风餐露宿,依山作伴,一干就是6个多月,县政协委员,苗族女社长熊志珍说,今年下半年,依码片区的男劳动力都驻扎在挖路山上,基本上没有回家做过自家的事情。由于这里山高坡陡,素有岩羊都绕道行之称,很多地段与永平县接壤,挖出的土石方容易对邻县的林木造成损坏,他们就先在半坡上编起围栏,再将挖出的土石轻轻填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邻县经济林木的损坏,筑起了一段段保护环境的生态路。而进入到依码片区村寨后,傈僳族、苗族群众对挖路给自家造成的经济损失却抱以宽广的胸怀,下依码社谷盈香家损失土地2.5亩,被挖倒了4棵脸盆粗的泡核桃树,经济损失达5000多元,一点补偿都没有,当笔者问她有什么想法时,她说,搞大建设肯定要牺牲一点个人利益,如果大家都来要补偿,不知那一代人才能把路修到家门口。通过多方筹资,群众以劳代资,这条由市民宗局、县移民局、烟草公司、珠街乡、县农业局共同投资27万多元,群众投工投劳3万多个的护林防火通道终于在12月3日建成通车。47岁的傈僳族社长丁世祥感慨地说,“我16岁起就背着行李到处挖公路,今天终于挖到自家门口了,我们依码片区傈僳族、苗族几代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也就是在这一天,30多名市、县政协委员视察了这个重点提案,并与依码片区300多名傈僳族、苗族群众共同欢庆这条“天路”通车典礼仪式。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作者系昌宁县政协文史委主任袁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