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湾甸傣族乡下甸村新城民族团结进步广场,来自不同村寨的傣族、彝族群众、移民群众、乡贤、外地客商等齐聚一堂,围绕“使用国家通用语言 助推傣乡民族融合”主题,召开院坝协商议事会。
湾甸乡位于昌宁县西南部,地处两市(保山、临沧)三县(昌宁、施甸、永德)结合部,是一个民族乡,也是一个移民乡,居住着汉、傣、彝等17个民族18737人,其中少数民族5876人,2008年至2014年先后安置4个乡镇1278户5207名小湾水电站库区搬迁移民,作为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主要组成部分和国家“南菜北运”重要产地,每年约100余家来自广东、北京等省市的客商和1.5万余名外来务工人员齐聚湾甸,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越来越密切与广泛。
但在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过程中,由于群众使用通用语言的意识不强,本地居民、移民习惯使用汉语方言或本民族语言交流,加之推广规范语言文字的力度不足、氛围不浓,外来客商、游客等与本地商户、群众沟通不够顺畅,自身对外交流水平不高,使得商业洽谈、旅游服务等质量打了折扣,影响各民族深度交融、产业全面振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既是必然要求,也是现实需要,更是民心所向。昌宁县政协把“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协商活动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深入调研湾甸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情况,将下甸村作为“双推”协商活动试点。
经协商,达成了“一个主体带头、两个平台服务、三支队伍推广、四个载体宣传”助力“双推”的共识。乡党委带头营造推广使用通用语言的良好氛围,发挥服务窗口的前沿作用、活动场所的熏陶作用,利用傣族政协委员带头、志愿队伍服务、“五组一联”宣传,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文化活动、民族节日、职业技能培训中积极引导,把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融入生产、生活、经营、交流等日常活动,总结形成推广规范语言文字的长效机制,营造浓厚的通用语言文字交流氛围,有效促进湾甸各民族语言互通、心灵相通,助推乡村振兴、融荣共居,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
今年以来,昌宁县政协把“双推”融入调研、民主监督、协商等履职工作中,各乡镇把“双推”融入民俗节庆,大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广泛凝聚“双推”共识,让“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文明风尚在昌宁掀起热潮,促进全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汇聚昌宁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