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昌宁县勐统镇的甜龙竹基地,郁郁葱葱的竹山间,鲜笋萌发,生机勃勃,展现出一派和谐美好的田园风光。勐统镇以群众增收为目标,扩大竹林种植面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破解竹产业发展制约瓶颈,实现群众、村级集体经济、企业三方共赢,甜龙竹已经成为该镇的重要产业。这是昌宁县政协的搭台,在该镇开展院坝协商带来的成果。
今年6月21日,昌宁县政协在勐统镇以“‘商’动竹产业,做活竹文章”为议题召开院坝协商议事会议,与会人员就如何完善基础设施、加强良种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发掘附加价值,不断提升勐统竹产业发展效能,让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进行深入协商。经过充分的协商与讨论,形成了共识,并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勐统镇党委、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将协商成果转化为实际举措。一是精心育苗,“种质”落地生根。勐统镇依托选育甜龙竹国家级良种“云甜一号”优势资源,通过项目整合标准化、人才带动示范化、林下套种绿色化,打造“千亩种苗”,实现甜龙竹种苗“质量数量”双提升。打造勐统村大柏树、芒东山和新庆村新寨河标准化育苗示范园,统一育苗100亩120万株。发挥“土专家”、“致富带头人”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优势,带动全镇54户群众小规模育苗30亩18万株,凝聚起农户育苗信心。全镇采用扦插、埋杆、分篼三种方式已育苗1450亩150万株,储备种质资源900亩,预计2026年全镇育苗可达400万株以上。二是科学培竹,“种植”连片成海。聚焦甜龙竹种质资源禀赋,通过基地建设、低效林改造、种植技术培训,打造“万亩竹海”,推动竹林经济提质增效。针对过去农户种植“碎片化”“零星化”、“低效化”的现实困境,勐统镇选定重点村组,引导承包大户通过土地有序流转,将半山区宜竹地和低产低效退耕还林地改造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集中、连片种植甜龙竹2200亩。依托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西南林业大学竹藤科学研究院专家工作站等平台,开展农户种植技术培训,通过“疏笋育竹、截秆去稍、四砍四留、灌水覆盖”等科学管护技术,提升6400亩零星种植竹林管理水平,实现种植抚育管理精细、群众种管技术规范、笋材产出率提升。三是利益联结,“增收”成千上万。探索“党组织+企业+人才+农户+基地+市场”的运营模式,由村党总支统一流转土地,通过资金注入进行项目集中改造,企业租赁后优先聘用土地流转户管理基地,采售管理单元内的“竹苗”“竹笋”提成给农户,促成竹林一地生六金(土地流转租金,基地管理佣金,采收枝条、母竹、埋杆苗提成金和鲜笋提成金)。创建“721”利益联结分配机制,即:农户7成、企业2成、合作社1成,实现群众“万元增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