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施甸县政协始终坚持把委员工作室建设作为推动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广泛凝聚思想共识的重要抓手,先后建成委员工作室18个,并积极开展协商监督、调研视察、学习宣传等活动100余场次,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富有实效的委员工作室。

严把“三关”入口,建好委员工作室。一是严把建设准入关。由县政协统筹,根据工作需要,通过组织动员,对有创建委员工作室意愿且具备条件的,按委员工作室建设规范程序申报审批。如,结合万兴乡中山村产业发展、合作社运营等工作需求,建设了李朝震、常俊委员工作室。二是严把便民服务关。采取因地制宜的模式,按照方便联系服务群众、委员便于开展工作的原则,建设委员工作室。全县18个委员工作室中13个设在乡镇政府,非公经济界别委员工作室设在县工商联,张为孝委员工作室设在医院诊室,杨晓海委员工作室设在公司会议室,朱庆委员工作室设在单位宣传室,李朝震、常俊委员工作室设在村委会。三是严把建设标准关。全县委员工作室统一建设标准,均做到“有固定场所、有委员或委员队伍、有召集人员、有管理主体、有工作制度、有工作计划、有工作台账、有工作总结、有工作成效”的“九有”标准。
发挥“四站”作用,用活委员工作室。一是汇聚智慧力量,打造社情民意收集站。委员工作室通过设立委员信箱,开通热线电话、微信群等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诉求,并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及时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今年以来,全县委员工作室收集反映社情民意200余条。二是接待服务群众,打造委员群众联络站。委员工作室通过接待群众来访、调研走访、座谈回访等方式,广泛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构建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截至目前,委员工作室累计联系服务界别群众1900余人次。如,万兴乡委员工作室和李朝震、常俊委员工作室,在组织开展中山村移风易俗院坝协商活动工作中接待群众100余人次,征求到意见建议300余条。三是开展学习宣传,打造学习提升加油站。委员工作室组织委员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大政方针、时事政治和业务知识,增强委员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今年以来,各乡镇委员工作室积极履职,累计开展各类活动53场次,参加委员600余人次。四是开展协商民主,打造协商议事工作站。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问题或事关民生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汲取群众智慧力量形成协商成果。今年以来,乡镇委员工作室通过深入调研,围绕基层社会治理、人居环境治理等乡村建设内容,确定院坝协商议题14个,召开协商议事会议14场,参与协商人数486人,达成共识45条,解决问题4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