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政协把开展“双推”协商活动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以湾甸民族乡为切入点,于今年8月,在下甸村新城民族团结进步广场组织召开了以“使用国家通用语言 助推傣乡民族融合”为主题的院坝协商议事会议,达成“一个主体带头、两个平台服务、三支队伍推广、四个载体宣传”的协商共识。经过3个多月的成果转化,全乡民族文化传承的氛围日益浓厚,各族群众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热情持续高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得到有效巩固。
筑牢“一个阵地”,夯实教育根基。把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创建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1所、县级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学校7所。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融入学校教育管理,贯穿德、智、体、美育和学生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积极开展讲普通话、用规范字活动,举办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等活动5场次,“小手拉大手”“大手拉小手”学讲普通话活动3次,形成幼儿园、小学、中学各阶段有效衔接、一体化发展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体系。
搭好“两个平台”,畅通交流渠道。充分发挥直面各族群众的窗口单位“前沿阵地”作用,在乡、村党群服务中心等为民服务窗口粘贴“请讲普通话 使用规范字”宣传标语30条,设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示范岗6个,及时帮助来访群众翻译,提高群众办事效率。强化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儿童之家等村组活动场所管理使用,满足群众“随时学、随处学”需求,以主题党日活动、寒暑假读书会等方式开展阅读活动2场次,推动农村阅读常态化。
育强“三支队伍”,强化示范带动。积极发挥政协委员引领示范作用,将推行通用语言文字与本职工作、中心工作相融合,工作中带头讲普通话,下村走访联系群众时引导讲普通话,形成“通用语言用起来”的良好氛围。节庆活动期间成立以返乡青年、大学生为主的志愿服务队2支,在景区、广场用普通话为群众、游客提供咨询服务。日常发挥“五组一联”中文明新风组作用,在村口、大树下等群众聚集处开展“通用语言用起来 文明新风树起来”活动5次,“同讲一席话”逐渐延伸到村寨。
用活“四个载体”,深绘共同底色。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载体,线上依托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科普活动2次,线下在农贸市场、景区等人流密集的场所使用电子屏幕、公示栏等设置宣传标语50条,不断提高各族群众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知晓率。以惠民文化活动为载体,在“村晚”、送戏下乡、送春联等文艺活动中积极发放宣传资料200份,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主题征集歌曲、舞蹈等节目10个,制作普通话歌曲《腾飞湾甸》广泛传唱。以民族节庆活动为载体,在泼水节、火把节等节日期间发布文明倡议500份,引导各族群众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以职业技能培训为载体,开展冬早蔬菜种植培训、面点熟制等培训5场次,在提高群众种植技术的同时畅通就业渠道,有效促进各族群众发展产业、稳定就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