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完善全县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昌宁县政协全面梳理了近年来政协委员提交的相关提案、2024年开展的“全县中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调研成果、部分学校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的意见建议,并于今年4月份,组织调研组深入多所学校实地走访,掌握第一手情况后发现:家长认知偏差与引导缺失、部门职能交叉协同不畅、资源统筹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为此,县政协决定以院坝协商搭建学校、家庭、部门三方协商平台,以共识聚合力,形成多方联动格局,共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8月21日,昌宁县政协组织政协委员、职能部门、学校和家长代表,在昌宁县思源实验学校以“协商聚力润心声·多维护航筑成长——家校社联动,共促中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组织召开院坝协商议事会议。
最终达成三项共识:一是加强专业建设,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通过外招内培、专职带兼职、专业培训,全面壮大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每2周1节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课堂、课后、家访等环节经常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将品德表现、实践创新、合作能力及进步幅度等纳入学生评价维度,科学设置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等课程,全面推行“五育并举”。二是重视家风建设,发挥家庭基础性作用。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树立良好家风,营造良好家庭环境;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等情况,培养广泛兴趣爱好、良好学习生活习惯,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正确看待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干预心理问题。三是完善机制建设,发挥部门责任落实。职能部门定期分析研判中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构建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工作机制,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增强整体工作合力。建立健全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排查、研判、监测体系,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监测分析。推动心理咨询室实体化运营,增强咨询力量,提升咨询能力。将学生心理健康队伍建设、课程开设、“五育并举”、监测干预等情况纳入中小学校综合考核指标。
县政协领导表示,中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着千家万户,是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协商共识的达成只是第一步,推动落实才是关键一环,协商议事会议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要落实主体责任、县政协要加强跟踪问效、各职能部门要形成推动落实的合力三个方面意见,推动协商共识长期有效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