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家天天愁找活,想出去打工又放不下老人孩子,现在到村口笋厂上班一个月能挣3000多,还能照顾家里人!”勐统镇新庆村村民李娟边打包甜笋边笑着说。她的改变,源于昌宁县政协组织的一场院坝协商议事会。

此前,勐统镇虽靠着甜龙竹、香料烟、茶叶撑起产业底色,却陷在“两难”里:企业旺季缺工人,像甜笋加工厂采收季要扩招20人,跑遍村组还招不满;群众想就业却没门路,大家常说“不知道哪有活,就算有活也怕没技能干不了”。县政协摸透这一痛点后,把协商会开在了新庆村甜笋加工厂的榕树下——25把小板凳团团围坐,县政协有关同志主持,政协委员、镇就业办干部、企业老板、乡贤和14名群众代表你一言我一语,聊的全是“饭碗”大事。经过2个多小时的协商,最终敲定了几条“硬办法”。
如今半年过去,这些办法早已落地生根,结出“民生果”。
建“一站两库”,服务送上门。9个村的就业服务站天天有人值班,村干部每月上门摸排一次——哪家有劳动力、想找啥活,哪家企业缺人、要啥技能,全记进“务工人员库”和“岗位需求库”。勐统镇为民服务站的同志介绍:“上周刚匹配推送5个茶叶包装岗,当天就实现上岗了,现在库里已有200多条务工信息,40多个岗位,成功牵线23人。”
用“智慧小程序”,指尖找活真方便。“茶乡小零工”小程序便捷群众务工。新庆村57岁的字金国,村干部帮他报名甜龙竹管护零工,10天挣了1200元。“不用跑远路,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太省心!”目前小程序已发布岗位信息56条,70多人报名,企业招工时间从原来的10天缩短到3天,效率提高了20%。
搞“双向培训”,技能到手底气足。针对企业需求开培训班,甜龙竹管护、茶叶加工、电商直播一期不落。勐统村赵晓庆学完电商直播,开了“小赵同学”账号卖甜笋、茶叶,现在每月能多赚5000元,还带动3个邻居一起做。参加香料烟分级培训的刘建军,现在成了烟站的技术工,月薪比之前干零工多1500元。半年来,这样的培训办了6期,420多人次受益,80多人靠新技能找到稳定工作。
推“就业+创业”,产业带活一片天。镇里牵线引入企业,把闲置的甜笋加工厂盘活了,380多户竹农的甜笋不用愁卖,还能去厂里上班,12人成了固定工。博然农业推广香椿种植,在带动50户农户增收的同时,采收季还能提供就业岗位。纵云茶业的茶园,不仅让240多户茶农卖茶不愁,每年还能收10万元租金。去年至今,全镇季节性零工岗位就提供了700多个次,不少村民笑着说:“现在村里没人闲坐着晒太阳了,大家都忙着找活干、挣小钱!”
从榕树下的畅所欲言,到田间车间的忙碌身影,昌宁县政协用院坝协商搭起了“民生连心桥”,既解了群众就业的忧,又破了企业招工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