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街彩跑、卡斯兰山火腿文化节、湾甸泼水狂欢节、鸡飞立夏旅游文化节、耈街核桃文化旅游节、珠街火把节……从枯柯河游到澜沧江和黑惠江,一场场盛会如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流连忘返。

乡村旅游热中酝酿的提案
2024年,昌宁县以民事活动、民俗活动和节庆活动为载体,举办各类文化旅游节,推出美食游、寻茶游、乡村游、温泉游等多条旅游线路,各乡镇文旅活动精彩纷呈,“乡村+旅游”的火热让接待游客再创新高,全面拉动消费升级。
“农文旅产业融合的发展,给传统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活力”,县政协湾甸委员联络组的徐文凯、于飞、郎志周、银秋霞四名委员在委员联络组活动中聊起,“以湾甸的傣族乡文化为例,全县13个乡镇各有各的特色,何不打造一条精品旅游路线。”
2025年2月,一份抓住乡村旅游热点的提案——《关于打造“一乡一品”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提案》正式提交昌宁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案建议:构建“一乡一品”特色文化产业,打造集生态观光、民俗节庆、旅居度假、户外拓展为一体的综合休闲旅游平台,提升昌宁文旅品牌影响力,辐射带动昌宁本地土特产开发销售。
深度挖掘出的特色清单
《关于打造“一乡一品”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提案》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被纳入19件重点提案之一,由县委领导督办,昌宁县文化和旅游局具体承办。
在办理提案前,县文化和旅游局与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对接,深入探讨研究,将打造“一乡一品”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工作纳入部门重点工作规划。组织工作组对全县各乡镇自然生态、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资源开展全面普查,深度挖掘地域特色,梳理形成涵盖传统手工艺、特色节庆、历史遗址等在内的特色资源清单,为“一乡一品”产业布局提供依据。
精心串联起的旅游路线
依托各类资源禀赋,农文旅融合更加得心应手。昌宁县各乡镇加大乡镇景区开发建设力度,实现A级旅游景区全覆盖,形成了点线面结合、差异化发展的全域旅游格局,串联起一条条各具特色的乡镇精品旅游线路。
在“5・19中国旅游日”期间,发布“一乡镇一主题”系列海报,视觉化传播手段让各乡镇文旅特色从宣传稿件中跃然眼前,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非遗展演、民俗体验、特色美食展销等丰富元素,打造出多元化节事活动矩阵,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有效提升了昌宁文旅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美誉度。
四月,更戛乡“游享夷道秘境·寻味百年更戛”非遗美食文化节正式拉开帷幕,将村落、景区、栈道、小径串联起来的西山越野赛,让来自昌宁、隆阳、大理、临沧、怒江、昆明各地的参赛选手突破自我,丛林抓猪活动中游客们与小猪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较量,更戛酸肉、麦芽糖、珍珠小洋芋等商品在展销会上被疯狂采购,夜幕下的“夏季村晚”文艺晚会,小品《品味非遗》和单口快板《更戛美食宴四方》带你体验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喜欢热闹的你一定不要错过。
五月,湾甸傣族乡泼水狂欢节活动让你的“五一”假期行程满满,在集镇街道上的花车巡游、广场佛塔旁的传统舞蹈“嘎光”、长街开席的百家宴中,尽情感受傣乡民族文化,在万人泼水狂欢、浑水摸鱼比赛、吃西瓜比赛中,尽情释放激情,在“秀湾甸”无人机表演、音乐晚会、万人傣迪现场,尽情感受湾甸魅力。
七月,珠街乡民族文化广场上,“燃醉美彝风・赴热情之约”火把节的火把点燃了大家的热情,非遗小集市上民族服饰、竹编篮子、布鞋等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土蜂蜜、葛根粉、山珍等农特产品备受青睐,摆满珠街地域特色菜品的长街宴餐桌上,彝乡人民以热情洋溢的敬酒文化让人沉醉,夜幕下的火把照亮了彝族刺绣、蜡染等工艺点缀的盛装,唢呐激昂、篝火熊熊,你一定要到现场亲身感受一下彝乡千年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民族发展的深厚人文底蕴。
据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谋划将“一乡一品”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纳入《昌宁县“十五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各乡镇产业定位与发展方向,节事活动创新升级,融入更多民俗体验、生态观光、户外拓展等元素,打造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休闲旅游平台,增强游客参与度与体验感,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