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县第十届政协委员毕进章,是万兴乡牛汪塘村一名普通的村民。作为全县最基层、居住最偏远的政协委员,他扎根乡土,勤劳肯干,情系乡邻,既是村里的致富能人,也是发展产业的带头人。

扎根乡土,他是产业发展的“领头雁”
作为一名从田间地头成长起来的政协委员,毕进章深知科技兴农的重要性。他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将最新的种植技术、市场信息及时传递给乡亲。从上门送肥到田间指导,帮助村民吴正周科学种植小筋豆,实现年收入超12万元,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种植小筋豆240余亩,让小筋豆产业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豆”。他还积极穿针引线,引进外地种植大户,示范带动本地产业升级,在他的帮助下,新的作物品种和种植模式在怒江河谷扎根生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活力。
心系民生,他是群众利益的“代言人”
政协委员的身份,在毕进章看来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立足基层,深入调研,将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转化为高质量的政协提案。他提出的关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案,推动修建了1.5公里排水沟,解决了400亩良田的灌溉难题。他的履职,没有停留在纸面,而是化作了惠及百姓的实实在在的工程,彰显了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服务发展的担当。
乐于奉献,他是乡亲身边的“暖心人”
毕进章还是一位纯粹的“热心肠”。雨季来临,他是义务的“养路工”和“安全播报员”,清理落石、发布路况预警,守护乡亲出行安全。面对意外受伤的村民,他挺身而出,施以援手。对于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他的一句“需要啥,我送来”是最温暖的承诺,一年上门服务数十次。部分外出务工子女从他那里为留守父母预订的鸡、鸭、鱼、牛肉等,他让妻子送货上门,成了村里的“外卖员”。他还主动盘活闲置资产,组织文艺活动,让沉寂的乌木龙河畔重新响起欢快的打歌调。他义务为乡亲们捎带快递,解决了山区取件难的问题。
他就像乌木龙河畔的一棵菩提树,从不抱怨土壤的贫瘠,默默扎根,使自己茁壮成长,将阳光雨露化作繁茂枝叶,为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遮风挡雨。他用最朴实的行动,书写了一名基层政协委员的为民情怀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