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下午,参加政协保山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协委员,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履职,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界别联组协商。从产业发展到基础设施建设,从生态文明建设到民生改善,从法治建设到促进民族团结,委员们的发言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充满了对保山如何实现跨越发展的关切,彰显着对保山怎样扬长补短的思考和探索,“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跃然而出。
市级领导赵德光、杨赛光、唐云泽、杨光银、王嘉玲、朱宏春、黄晓、宋光兴、高兵、吴邦胜、周晓铭分别参加了各组协商会。董礼书、苏正平、李宗华分别主持。
经济界别组
协商主题:转方式 调结构 强产业
“现代农业样板区、三产融合的聚焦区、农旅结合的体验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亮点”,保山比顿咖啡有限公司法人李丽红这样定义我市重点培育的10个农特产品加工上市企业。她指出,要解决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经验不足、融资难、亮点不突出等问题,就要促进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打造一批民居有特色、产业强、环境好,民富村美的休闲旅游示范点,重点扶持规模农业上市,以特色产业形成旅游名片,以旅游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小生产与大市场不相适应、农民持续增收乏力、资源环境压力大等,这些问题的矛盾主要方面在于供给侧”,一辈子与农业打交道的市农科所研究员郑家文委员一语道出了我市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短板。他建议,要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确保粮食安全,努力补齐农民收入少这块“短板”, “十三五”期间,在全市建设100万亩以上万元田、万元地。来自昌宁县的委员杨永军则指出,要补齐农民收入少的短板,最主要是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施策,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措施。
协商中,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了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作为全国少有、云南独有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园中园”无疑是我市经济发展中最大的特色和亮点。结合近段时间的工作情况,来自昌宁县的委员王朝杨的发言既说成绩,同时对企业入园慢、目标难支撑、人员力量弱等问题不回避。他建议,要加快推进拆迁工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和做好入园企业服务等工作。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张瑛委员也指出,境外园区的建设是将我市区位优势、口岸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先决条件。他建议,要整合境内、境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将产品初加工环节布局于境外,深加工环节布局于境内,以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在做好对外开放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改善市内发展环境。高逊委员提出,要完善和落实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儿子不如女婿”。此次会议上,壮大本土优势骨干企业也成为了委员们一致的呼声。对如何提高本土企业的归属感,使其做大做强,王海燕委员建议“外来”与“本土”双管齐下,实施本土企业壮大工程,引导其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虽然电子商务成为了我市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但由于起步晚、电商人才紧缺、配套设施不完善等,我市的跨境电商尚处于萌芽阶段。为此,康洪灿委员建议,要提升基础条件、加快跨境电商园区建设及口岸建设,打造和提升发展软环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有物流网来支撑。委员姜福慧指出,要使保山的农特产品“走出去”,就要加大政策扶持,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体系,实现乡镇网点全覆盖。
在听完委员们的发言后,赵德光对各位委员的意见、建议进行了点评。他指出,保山的发展要有30年的发展战略眼光,人均GDP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同步实现现代化,建成有特色的城市和乡村,有特色的产业体系,有特色的旅游景区和服务体系;实现30年的战略目标,要有战略支点,要形成完善的向印度洋开放的体系、产业特色、城市载体、公共服务设施和人才群体。他说,30年的战略目标看前10年的发展。要重点打造以种植为主的10个规模农业,策划10个加工型的企业上市,形成品牌农业。要将“园中园”建设成为千亿级以上,甚至是更大规模的园区。要加快三个万亩为代表的特色城市建设,使保山成为中国和世界宜居城市,争取获得中国人居奖和联合国人居奖。
社会事业发展界别组
协商主题:重科教 惠民生 促和谐
近年来,全市科教文卫事业发展迅速,在改善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群众满意度、幸福感有了明显增强。但还存在着食品药品源头污染治理难度较大、医疗资源浪费和群众看病难,现有体育设施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家庭和社会养老模式功能欠缺等问题。
“舌尖上的安全”涉及千家万户。赵燕蓉委员建议,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法制建设,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科学编制和实施食品药品安全规划,建立和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如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蒋国相委员建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快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诚信体系建设。
助推保山大众健康、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成为委员们的热议话题。在加大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和完善医疗扶贫救助上,梁兵委员建议,要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加强全科医生培训,建立健全乡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通过定点帮扶、社会支援和强化培训等措施来完善农村全科医生队伍。关于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祝正斌建议,按照国家相关建设标准进行急救站建设,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院前急救体系。杨家芳委员建议,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体制,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百姓养老、家庭教育等话题备受委员们关注。王智勇委员建议,办好一批老年公寓和农村敬老院,建设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在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餐饮、日常购物、家政服务、医疗救助、老年日托、无障碍设施等服务。罗明耀委员建议,成立保山市老年痴呆防治中心,提高对老年痴呆症的预防和认识,让老人有尊严地度过晚年。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嘉玲对12位委员立足不同岗位、站在不同角度做的深入调研,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说,委员们提出的建议操作性和针对性强,将对进一步拓宽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思路发挥积极作用。她希望政协委员一如既往地发挥好人才库作用,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民宗华侨社会法制界别组
协商主题:推法治 构和谐 促稳定
结合协商主题,委员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就进一步重视民族民间信仰、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环境,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提升全市法治宣传教育时效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共创美丽家园,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等方面进行了协商。
法治保山、平安保山、美丽保山建设是委员关注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委员蒋紫剑建议,要树立法律意识,让民族地区依法办事,定好村规民约,引导民族地区自我规范。委员王宗槐分析了农村普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后建议,要强化认识、找准“切入点”,分类普法、选准“结合点”,按需施教、把握“着力点”,建强队伍、充实“基本点”,让每个社会公民学法、懂法、用法,增强自我守法意识。
全面小康,代表更高质量和水平的生活,也意味着对资源能源需求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更高要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委员徐捷认为,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教育,鼓励公众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形成人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风尚。在河道治理方面,要加强水源林保护,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处罚力度。在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方面,要加大森林行政执法力度,严禁毁林开荒、破坏植被,严厉打击滥伐、盗伐行为,保护好古树名木和生态田园风光。在污染源控制方面,要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及处理方法,逐步配齐农村环卫设施。同时,在工业园区逐步推广应用污水处理技术,使其向低污染、低排放方向迈进。要结合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行动,着力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承载功能、居住条件、特色风貌,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幸福保山。
听完委员们的发言,杨赛光指出,各位委员的发言准备充分、发言积极,充分体现了政协委员认真履职、积极参政议政的工作态度。他要求,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守住法律底线,不损公肥私、不损害他人利益,做一个高尚的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为构建法治、和谐、美丽、富强保山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