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省政协委员郑云峰:加强“两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

发布日期:2020-05-11 16:11     来源:      点击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5月11日,出席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省政协委员郑云峰接受采访时说,怒江和澜沧江“两江”流域内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是中国乃至世界生物资源种类最多、最具保护价值的地区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两江”流域群众对生态资源依赖较强,过度开发导致“两江”流域生态遭到了较大破坏。

 

 

郑云峰告诉记者,近年来,“两江”流域各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加大“两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如保山市“十二五”以来累计投入资金5.29亿元,完成营造林237.9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94.8万亩,封山育林43.18万亩,水土流失面积由2004年的6960.88平方公里降低到5314.87平方公里,降幅达23.65%;土壤侵蚀量为2231万吨,较2004年减少483万吨,降幅为17.79%,“两江”流域局部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生态治理任务仍然艰巨,与美丽云南建设和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两江’流域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三个方面。”郑云峰总结道,一是由于“两江”流域人多地少,人类活动频繁,导致生态环境退化严重;二是生态修复治理难度大。“两江”流域水土流失范围广、面积大、投入不足,加之“两江”流域立地条件大都较差,采用常规造林方式很难保障造林成活率,适宜造林的树种少,造林难度大,成本高。三是林草项目建设补助偏低。如保山市54%的林地已纳入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停伐保护范围,但补偿标准较低,每年每亩仅15元。目前林业项目人工造林补助标准为200元/亩至500元/亩不等,但“两江”流域由于生态条件较差,造林加管护费用需1000元/亩以上,造林后往往因缺乏后续管护资金,影响造林成效。

对此,郑云峰建议:请省级有关部门对保山市“十二五”以来“两江”流域实施的194.8万亩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继续投入资金,开展5—8年的抚育管理,巩固造林成果,使其尽快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群众增收。

加快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大生态公益林补偿、湿地生态补偿等林业生态建设、修复和保护的投入,逐步提高造林补助标准和生态公益林、天然林停伐补偿标准。

 

来源:云南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