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我省考察工作后,精准总结了云南的四大特点,其中指出: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要求云南正确认识和把握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山区位独特,优势明显,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事关保山高质量跨越发展大局。
一、保山融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意义重大
首先,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加快发展的重要定位。“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考察云南时,着眼于新的时代背景和全国战略布局,对云南提出的工作总要求,为云南确定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这也是保山的新坐标、新定位、新使命。此次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对如何深化几项工作进一步作了阐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时刻铭记总书记嘱咐,不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立足保山实际,朝着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绘制的蓝图不懈努力。
其次,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是保山“走出去”开放发展的迫切需要。开放铸就了保山历史上的发展和繁荣。保山是云南乃至全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早在东汉后期就同南亚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开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成就了永昌郡成为东汉走向南亚第一郡,东汉第二大郡。在明朝中后期、清末民初时期也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繁荣与发展。据缅甸英国商务官统计,1826年腾冲边贸进出口总额达100万英镑,而10年后(1837年)正式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广州,进出口总额才达90万英镑。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保山人仍然在走夷方求发展。可以说在这些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对外开放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人才的交融交汇,造就和延续了保山的繁荣与文明。解放初期,由于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及战略重点的转移,保山由对外开放的前沿变成了边陲末梢,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以史为鉴,保山的发展繁荣与对外开放息息相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正因如此,省委、省政府对保山提出了建设开放创新之城的新定位。新时代新时期,保山能否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成功“走出去”、能否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积极作为,闯出一条新路子。
第三,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是保山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经济的基本特征,一个地方经济要健康发展,在融入全球化大潮之中的同时,首先必须紧密融入区域经济体系。保山与缅甸等南亚东南亚各国在经济结构、商品结构、自然资源、发展战略、发展潜力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对外开放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通过近年来锲而不舍的努力,保山已奠定了融入南亚东南亚区域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出访缅甸并到云南考察,为保山推进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保山的优势和短板
扬长方能避短,只有认清保山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的优势和短板,将其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才能实现既定目标。
(一)优势方面
1.国家高度重视。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先后访问印度、缅甸,做了大量实质性的推动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今年访缅,双边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推动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从概念规划转入实质建设阶段,其中,包括统筹推进公路、铁路、电网等互联互通项目,尽快形成连通走廊的骨架网络问题;扩大投资贸易问题;深化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问题;推进晈漂经济特区、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仰光新城三端支撑建设问题;产业、旅游等交流合作问题;促进云南省等地方省份同缅方的交流合作问题,为保山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
2.思想认识统一。多年来,保山市委、市政府为“走出去”作出了积极探索和努力,先后于2003年提出了“走向南亚•保山先行一步”战略;2007年,提出打造“中国走向南亚第一市”目标;2010年,提出抓住国家桥头堡战略;特别是近年来,作出了建设“一线两园”,构建丝路永昌开放发展新体系的重大部署。经过“走出去”生动实践,对加快融入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建设,全市各级已形成了上下同心的思想共识,对建设开放保山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增强,为推动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3.战略区位显要。保山地处滇西咽喉,是中国通往南亚陆上国际大通道最便捷的交通枢纽,也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在我省确定的四大对外开放经济走廊中,保山处于昆明至瑞丽辐射缅甸皎漂和昆明至腾冲辐射缅甸密支那连接南亚这两条大通道和两大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是云南省唯一具有双向开放通道的州市,处于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和沿边开放、澜沧江开发开放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区域。在全省确定的四条国际大通道中,从昆明经保山腾冲、缅甸密支那到缅印173号桩公路里程仅1200多公里,是一条路程最短、可营运时间较长、运输成本较低、沿途辐射效应最强的陆路国际大通道。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印度,印度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日报《印度快报》报道称:腾冲位于绵长的中缅边境线附近,这里有朝一日可能成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想要和印度重建的南部丝绸之路的核心。因此,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到腾冲考察是对保山、腾冲融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点题。
4.合作基础厚实。近年来,保山全力建设“一线两园”,取得较好成效。境内的保山工贸园区“园中园”、腾冲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势头良好,工业集聚化雏形初显。境外的曼德勒缪达经济贸易合作区、密支那工业园区、腾冲猴桥—甘拜地跨合区项目以及水电、油气等项目稳步推进。境外农业合作规模持续增大,农合项目近20个,种植面积超过50多万亩。跨境物流合作进程加快,口岸通关服务功能和水平改善较大,为实施“走出去”奠定了良好基础。
5.人文资源优越。保山籍海外华侨华人50多万人,占全省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居住在缅甸的有35万人、占70%,在缅甸具有影响的重要人士100多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保山与缅甸的傣、德昂、傈僳等民族跨境而居、同宗同源、通婚互市、和睦共处,人文交流渊源融合,对推动保山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具有良好的人脉基础。
(二)短板方面
1.经济实力偏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属于欠发达省份,保山经济处在全省中等层次,地区经济总量小、进出口总额小,对外开放度不高。2019年,全市经济总量968.68亿元,居全省第9位,仅占全省的4.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7.22亿元,居全省第8位,仅占全省的3.2%;进出口总额7亿美元,仅占全省的2.08%,在全省16个州市中排第10位,从沿边的几个州市进出口总量看,德宏、西双版纳、临沧分别是保山的7.7倍、2.5倍、1.3倍。
2.产业竞争不强。保山产业多为资源型、原料型为主的加工制造业,精深加工少,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产业外向度较低,对外竞争缺乏优势,尚处于贸易流通初级层次。
3.基础设施滞后。近年来,保山市委、市政府持续致力于通道建设,筑公路、修铁路、兴航空,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境内公路已经基本实现高速化,但境外公路依然存在通而不畅的问题。大瑞铁路保山境内段建设虽取得重大突破,但贯通对接时日尚远;芒市—腾冲—猴桥铁路项目通过评审但尚未开工建设。腾冲机场正在实施二期改扩建项目,但国际航空尚未实现破题。加之中缅双方尚未签订国际道路运输协定等,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大通道尚未形成,交通等基础设施仍是制约着保山推进对外开放的一大瓶颈。
4.双边机构级别不对等。保山虽与缅方建立了各类合作机制、平台,但与深化合作、务实合作的现实需求相比,尚属较低层次。同时,腾冲猴桥口岸与缅甸甘拜地口岸开放不对等,甘拜地口岸不仅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管理方式也较为落后,通关便利化虽有新突破,但持护照通行尚未实现。加之缅北局势相对复杂,给双方合作带来难度。
5.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对印缅双边缺乏互联互通机制以及相关会晤机制,基础设施缺乏同步性,缺乏扩张型的金融政策支撑,融资保障能力较弱,创新型的配套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形成。同时,人才相对匮乏,一方面,人才总量不足;另一方面,缺少与境外园区发展、优势产业、重大项目紧密对接方面的专业人才,导致对外开放服务水平不高。
三、着力打造全省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保山高质量跨越发展
保山融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涉及各领域、多层次,必须注重内强与外引共同发力,科学规划、全面统筹,才能推动保山与南亚东南亚的交流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1.抓实四化建设,推动开放合作。在农业规模化方面,继续深化与缅农业合作,形成规模化发展,争取国家政策支撑,有序推动水果、香料烟等农业产业向缅梯度转移。在工业聚集化方面,抓实境内境外两个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产业定位,强化园区承载功能,在巩固提升水电硅一体化发展的同时,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力争招好商、引好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滇西工业重镇,夯实对外开放基础。在旅游品牌化方面,加强与缅旅游合作,推动一体化发展,注重研究与南亚东南亚各国旅游协调发展问题,逐步打造“孟中印缅旅游圈”。在城市生态化方面,按照山水田园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之城的定位,持续推进“三个万亩”生态廊道建设,着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滇西中心城市。
2.加强通道建设,抓实互联互通。以“五网”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内连西南腹地的省内经济区,外接南亚东南亚,进入印度洋沿岸区域的战略通道。主要工作重点:一是加快推进在建高速公路建设,尽早建成通车;协调服务好大瑞铁路保山境内段及站场建设,加快芒市至腾冲猴桥铁路前期工作,积极争取昆明—保山—腾冲—缅甸密支那—印度雷多的中缅印国际大通道建设纳入国家规划并启动前期;尽快建成腾冲口岸机场并投入运营,争取开通腾冲至缅甸、印度、孟加拉国等国际航线。二是支持援建缅甸甘拜地口岸联检设施,助推口岸对等开放,加快推进腾冲猴桥边民互市查验场、猴桥口岸货运绿色通道建设,做大边民互市。三是建立与缅合作项目工作人员出入境绿色通道,积极争取从国家层面签署中缅双边道路运输协定、出入境人员持护照通关等政策,促进通关便利。
3.加强人才建设,提升开放软实力。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流动、激励等体制机制。通过招商引资,不断吸纳和留住与园区发展、优势产业、重大项目紧密联系的高端专业人才和管理服务人才,打牢对外开放基础。通过中印缅多方经贸合作,创造机会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走出去锻炼,培养一批懂经济能干事、具有国际眼光的人才。充分利用侨资源,通过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吸引境外经贸人才主动参与辐射中心建设。此外,要以双边高校为载体,积极开展跨境职业教育合作,培育优秀适用人才。
4.强化体制建设,搭建合作平台。按照“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主动研究合作开放的具体措施,推动工作往实里走。抓住中央促进云南省等地方省份同缅方的交流合作机遇,争取建立双边会商机制,定期解决交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着力推进金融领域合作交流,为重大战略合作项目提供长期、稳定、可持续的金融服务,发挥人民币在中缅跨境交易中结算、计价、储备和交易功能,逐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主动加强与缅甸及南亚东南亚诸国的民间交往,不断增进了解互信、深化友谊,筑牢开放合作的基石。
总之,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是保山面临的一次重大机遇,也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对保山的“三个定位”的具体实践。全市上下要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先行一步,努力把保山打造成为融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先行区、云南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推动保山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