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9月27日,在省政协十二届二十八次常委会议上,省政协常委、保山市政协主席朱宏春围绕“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主题作了大会发言,发言摘登如下。
省政协常委、保山市政协主席朱宏春:
完善产业规划 提高发展质效
发展壮大产业,是持续稳定增加脱贫群众收入的主要途径,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2021年,我省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净收入达5748元,接近其人均可支配总收入的一半,产业在促进脱贫群众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省乡村产业发展也存在整体质量不够高、综合效益不够好、抵御风险能力弱、资金和人才普遍紧缺等问题。
为此,建议完善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县域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协调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布局的协同性和互补性,推动优势产业跨区域集中连片布局,引导特色产业向适宜村合理布局。建立县域乡村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引导村级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紧扣市场需求确定主导产业,加快构建“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同时,超前谋划三产融合发展,实行规划适度“留白”,为产业发展留足空间。
全产业链提高发展质效。广泛开展绿色生产推广行动,创建一批绿色生产示范基地、示范户,逐步建立覆盖全部重点产业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打造好绿色“第一车间”。大力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行动,支持县域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片区,推动一批优质农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聚力实施“创品牌、拓市场”行动,支持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研发新品、打造品牌、抢占市场,推动“云品入沪”“云品入京”“云品入粤”。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丰富产业发展业态,提高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强化市场主体带动作用。坚持“招大引强”和“本土培育”并举,抓实农业市场主体倍增行动,加快构建“龙头企业+重点产业”的良性发展格局。完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全面规范整顿农民专业合作社,紧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群众之间的利益联结和责任联结,推动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衔接,让农户分享更多产业链增值收益。引导保险公司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产业应对自然灾害、畜禽疫病等风险能力。
加大人才和资金保障力度。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着力增强实用性、针对性,以乡村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出台政策措施,创建一批乡村创业创新平台,鼓励引导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和大学生返乡创业,积极支持工商资本投资乡村产业。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产业扶持资金占比。激励金融机构开发多类型专项贷款,着力提高信贷产品同乡村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和可及度,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