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县(市、区)政协】施甸县政协“协商在基层”议事解民忧

发布日期:2022-10-10 17:29     来源:施甸县政协      点击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去年以来,在市政协的精心指导下,施甸县政协将“协商在基层”工作作为政协的重点工作,全面推动政协协商工作向基层一线延伸,始终践行一线工作法,着力建好协商议事室,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进行调研,精选协商议题,积极开展协商议事活动,做到议题实在、调研实质、建议务实、成果落实,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搭建平台,夯实协商基础。县政协统筹,积极筹措资金,按照“十个一”标准,依托乡镇委员工作室或村(社区)活动场所设立协商议事平台,制作了“协商在基层”议事室统一标识,截至目前,全县共设立协商议事室51个(乡镇13个、村级38个),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协商格局。以乡镇委员工作室为载体,健全了13个乡镇委员活动小组,将189名县政协委员安排到各乡镇,推动政协委员深入一线履职尽责,主动参与“协商在基层”工作。将乡贤能人、专业技术能人等纳入协商人才队伍,全县共建立1个“专家库”共36人,8个“人才库”共175人,14个“能人库”共240人,为协商工作开展提供人才支撑。


深入调研,精准选择议题。坚持不调研不协商,协商议题确定前,县政协成立了5个由处级领导任组长的调研组,组织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和相关部门,到各乡镇、各村,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征求群众意见等方式,围绕人居环境提升、集镇管理、易地搬迁点管理、饮用水管理、社会治理等难点热点问题,确定切口小、立意高、关联广、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议题精准定题,确保协商议题具有广泛性、民主性、可行性。两年共征集协商议题86个,最终确定了38个协商议题,其中:涉及人居环境提升11个、村民自治村规民约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后管理6个、生活垃圾处置5个、生活饮用水管理3个、集镇管理5个。


强化指导,提升协商质效。建立了县政协领导保片、委室挂乡、全县政协委员全部编入到乡镇委员工作室的工作指导机制,将“协商在基层”工作纳入委员年度履职考核内容,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和各专委会挂钩联系乡镇指导组到乡镇指导100余次,政协委员参与协商在基层工作118人次。同时各乡镇主动作为,围绕确定的38个议题,通过深入开展前期调研准备,充分酝酿协商,目前已组织开展了姚关镇集镇治理、酒房乡垭口村易地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老麦乡清河村人居环境治理、木老元乡木老元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等9次协商议事活动,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有力助推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得到了广大基层群众的支持和好评。截至目前,共带动15个部门下沉一线开展协商议事活动22场次,收集对策建议200余条,解决问题46个。


凝聚共识,强化成果转化。紧盯协商成果转化,认真做好协商议事“后半篇”文章。乡镇委员工作室定期开展走访调研,主动深入群众,听取协商成果落实情况,通过点对点反馈、协商议事会通报、公示栏公布等形式,让议题提出人、相关参与协商人员及利益相关人员知晓情况。对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协调相关人员进行再协商,确保协商成果得到有效落实。对协商过程中群众反映的全局性情况、苗头性问题、建设性意见,县政协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及时反映,有效促进协商成果采纳和落实。同时,县政协对每次协商都会挖掘鲜活事迹,总结典型案例,无形中形成了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