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总结和展示全省政协“协商在基层”2022年度工作开展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推动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省政协近期开展了“协商在基层”典型案例初评活动。
通过前期征集,各州(市)政协遴选上报了相关县(市、区)政协“协商在基层”典型案例,经初评小组评审,产生了初评名单。今日集中刊发这些初评案例,请广大读者登陆http://zb.ynzx.gov.cn/v1/questionnaire/#/questionnaireVote/311/write进行投票,投票结果将作为集中评选的重要参考。投票截止时间为2022年12月11日。
保山市隆阳区政协、施甸县政协、腾冲市政协、龙陵县政协和昌宁县政协各有1个案例进入初选名单,分别是:
第4号
保山市隆阳区政协
让古镇重现昔日繁华
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青龙街古镇的修缮保护一直是当地群众期盼的问题。隆阳区政协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在基层”协商议事会议,倾听“好声音”、收集“金点子”、绘就“同心圆”,一座萧条多年的茶马古镇重现昔日繁华,打造了古镇建设的“新典范”,有效助推了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实现了板桥镇几届党委政府和几代人民群众的夙愿。在协商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有效推动了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
第12号
施甸县政协
勐笼集镇搞协商 善洲故里换新颜
姚关古称勐笼,是戍边重镇,也是杨善洲故里。随着集镇建设步伐的加快,集镇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还导致集镇居民作息受到干扰。通过实地调研,在对姚关集镇管理模式、经营状况和发展规划有了详细了解后,施甸县政协组织召开了“协商在基层”协商议事会议。会议在社会治安管理等六个方面达成初步共识,表决通过《姚关镇集镇管理工作制度(试行)》。姚关镇将集镇治理经验拓展至社会治理领域,形成了以“党建联盟”为依托,以“五联”为抓手,辐射南片乡镇,创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姚关经验”。
第24号
腾冲市政协
助推血透到基层 极边患者获福音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慢性病大幅度增长,肾脏疾病日益增多,已成为导致慢性肾衰竭的最主要原因。腾冲市政协积极探索在医疗行业拓展“协商在基层”工作平台,充分发挥界别委员作用,紧紧围绕为民办实事、解民忧,为病患减轻经济负担,立足北部四乡镇边民和缅北肾患者实际情况,召开“协商在基层”协商议事会,达成在市二医院建设血液透析室共识,建立了覆盖北部四个乡镇10万多人口及周边乡镇、外来客商、缅籍边民约18万人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机制,减少了患者治疗费用、方便群众就诊,缓解了市人民医院的压力,切实解决了群众身边的烦心事和揪心,打通基层群众看病就医的“最后一公里”。
第32号
龙陵县政协
红色物业“小支点” 社区治理“大格局”
龙陵县龙山镇龙华社区是龙陵县唯一的纯居民社区,与其他社区相比,龙华社区无集体土地、无商铺出租,老旧小区多、流动人口多。“两无两多”的实际导致社区集体经济薄弱,社区管理治理难度大。针对存在的问题,龙陵县政协以“协商在基层”为载体,大胆创新,提出了发展和壮大“红色物业”,推进人性化、个性化、专业化、多元化服务的全方位新型社区服务思路,实现社区集体经济和社区治理“双提升”。
第44号
昌宁县政协
为乡村振兴凝聚了合力
邑林社区位于昌宁县卡斯镇东南部,土地肥沃,适合种植水稻、蔬菜等。针对今年当地项目推广种植存在不同程度减产、绝收等情况,昌宁县政协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粮菜轮作项目区进行专题调研。昌宁县政协以“协商在基层”为平台,解决“粮菜轮作”项目合作中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持续增收的问题,找到了推动“四方”合作共赢的对策举措,保障了群众的“粮袋子”“菜篮子”“钱袋子”,为乡村振兴凝聚了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