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政协“院坝协商”行动工作部署,采取“完善一套责任体系、健全完善四化机制、按照三个阶段十步骤稳步有序推进”的“14310”模式,深入推进“协商在基层”工作,组织“开展院坝协商·建设文明村寨”行动。
完善一套责任体系
市(县、市、区)政协调整充实了“院坝协商”行动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市政协主席率先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新时代新征程作出的大兴调查研究的重要部署,第一时间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火塘边、田间地头一线,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倾心交谈,听取如何推进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更加有效衔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意见建议,对制定全市政协系统“院坝协商”行动工作意见做出明确要求。分管副主席在深入一线调研基础上,具体研究指导把关,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主席会议成员和专委会按照挂钩联系指导县级政协分工安排,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县级政协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亲自调研、主持召开工作会议,主席会议成员和专委会挂钩联系指导乡镇和重点协商议题,积极动员委员主动担当履职尽责,全市形成责任落实、上下联动、高效推进的工作格局。
健全四化推进机制
一是拓展协商渠道,完善常态化工作机制。依托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和行业系统设立委员工作室和协商议事室,根据议题情况,灵活选择以协商议事室、院坝、凉亭、长廊、火塘等为场所开展协商活动,与群众面对面互动,让群众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协商就在自己身边。二是把准协商关键,完善规范化工作制度。按照“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的原则,紧紧围绕聚焦五个重点内容,采取党政交题、委员找题、群众荐题、各方征题、政协审题等方式确定协商议题,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由委员工作室、协商议事室将协商议题报同级党组织批准,报县级政协备案。坚持“不调研不协商”,由委员工作室、协商议事室组织参与的各方学习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与相关部门沟通对接,深入一线摸清相关情况,着力提高调查研究、凝聚共识靶向度。进一步健全协商成果处理反馈、意见建议转报等机制,推动协商成果的落地落实落细。坚持拟定协商计划、遴选协商议题、确定协商主体、开展商前调研、组织协商议事、报送协商成果,督促成果转化见效等程序规范操作,做到流程不少、规范有序、记录完整、交办及时、资料齐全、成果转化有效。三是坚持常抓常新,推动品牌化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协组织和委员的智慧和作用,紧紧围绕如何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转化协商成果等重要问题深入研究、总结提炼,及时将基层的探索实践、创新举措转化为制度机制性成果,推动实践创新。大力推行典型引路法,突出协商选题有特色、组织方法有创新、解决问题有新意、成果转化有实效,选择不同协商内容打造“院坝协商”典型示范案例,抓点成典、推典成景,把组织实施中最有特色的做法、最值得推广的经验、最鲜活的协商议事过程、最典型的协商成果充分反映出来,做到既有理性的总结提炼、给人以启发,又有生动的场景描述、令人耳目一新。实现示范一片、推动一方,让示范点真正成为引领和标杆。丰富和发展“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部门齐协同、群众为主体、有事就商量”的实践经验,推动基层协商民主,使“院坝协商”行动成为“群众欢迎、社会好评、政协可为、党政满意”的保山政协特色履职品牌。四是强化上下联动,健全组织化推进机制。按照“省政协统筹、市政协推进、县级政协落实”的要求,强化全市政协系统上下联动。坚持问题导向,确定一批院坝协商重点村寨,建立市县两级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和专委会挂联、委员工作室负责人固定联系、各级政协委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三段十步稳步推进
全市政协系统“院坝协商”行动从3月份开始,按照筹备阶段、推进阶段、总结阶段和摸底调研、健全机制、选题定题、半年督导、观摩交流、对标争优、抓点成典、推典成景、成果转化、总结提升三个阶段十个步骤稳步有序推进,做到年初有协商计划、季度有督促检查、年中有经验交流、年末有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