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2日,保山市政协与各县(市、区)政协联动开展的养老服务专项民主监督调研报道《让“老有颐养”从愿景变为实景》在《云南政协报》头版头条刊发,强有力地向全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 “保山经验”。

让“老有颐养”从愿景变为实景
——保山市、县(市、区)两级政协联动开展专项民主监督调研助力养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保山市政协联合各县(市、区)政协,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养老服务保障能力”主题开展专项民主监督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谋良策、出实招。

聚焦民生关切
保山市民政局统计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底,保山市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50.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1.18%。而2023年底,这一数据是48.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0.15%。1年时间,老年人数量增加了2.3万人,增幅大于1个百分点。当前和今后可预见的一个时期,保山市老龄人口将呈现出增长快和高龄、失智失能、空巢老人增多等特点,形势十分严峻。
为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山市把做好养老服务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连续5年将相关工作纳入全市民生实事项目,先后出台了《保山市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10多项政策,不断改善条件、提高标准、优化服务,深入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助推养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保山市政协以“民生所系即履职所向”为准则,牵头搭建市、县(市、区)两级政协联动监督平台,形成“市级统筹、县(市、区)级联动、全域覆盖”的调研格局。各级政协委员积极吸纳民意、汇聚民智、献计出力,市政协相关负责人多次组织召开专题汇报会,开展专题询问……
一系列“组合拳”,让联动监督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据介绍,目前,保山市共建设各类养老机构63个,进行养老机构“1+N”改革,现运营24个,其中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养老机构有12家。
直面问题短板
在保山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部分市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题为《关于在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重视中医养生的建议》的提案。市政协坚持问题导向,搭建市、县(市、区)两级政协联动监督平台,为保山市养老服务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民主监督调研。
近日,市政协相关负责人带队,对保山市养老服务保障工作开展民主监督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保山市隆阳区中心敬老院、保山老邻居养老护理院等10多个养老服务机构,深入昌宁县社会福利院、昌宁县田园镇龙井社区老年幸福食堂等多个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了解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等情况。
调研组指出,目前,保山市养老服务仍面临“城乡不均、专业不足、保障不牢”三重挑战:农村养老设施薄弱,隆阳区部分偏远乡(镇)互助养老点功能单一;专业护理人才缺口大,持证上岗率虽有提升但高端人才匮乏;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失能家庭负担沉重。
调研组认为,在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重视中医养生,对有效增强老年人健康养老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
共谋破局之策
针对这些痛点,调研组提出“政策+机制+设施+人才”四维解决方案。
在政策层面,建议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在机制层面,建议形成协同机制,破解部门权责交叉难题;在设施层面,建议同步升级农村敬老院服务,尽快实现城市、社区养老设施全覆盖;在人才层面,建议深化政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培养+待遇提升”双管齐下,让养老护理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调研组指出,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是最贴近老年人实际和推进养老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机构布局,注重设施质量;加快提升保山市养老服务保障能力,充分盘活现有养老资源,坚决杜绝养老资源浪费闲置;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进一步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关注失智失能老人护理人才培养,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规模。
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政协将持续深化市、县(市、区)两级政协联动监督机制,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政策举措,让“老有颐养”从愿景变为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