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一个美国西部牛仔之夜,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的马术竞技场上,以中国副总理身份访问美国的邓小平,戴着一顶乳白色的牛仔帽,面带微笑向观众挥手回应致意的一幕,定格在中国外交史上。
这一幕,改变了当时人们对中国领导人和中国的传统看法。这顶牛仔帽也成为很多人心目中中国重新拥抱世界,走向开放的象征。
是次访问前一个多月,这个东方之国刚刚重启国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实现了中国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折。
此后,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将实行对外开放确定为基本国策,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共十八大以来以更大力度实施对外开放,中共十九大进一步向世界宣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40多年来,重新拥抱世界的中国,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从创设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到设立14个沿海开放城市,从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到自贸试验区、自贸港,从沿海、沿边到内陆腹地,中国从推开“一扇窗”,到“敞开怀抱”实现“全方位开放”。
1978年松下电器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企,1980年中外合资企业“001号”——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在北京挂牌成立,1983年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联合成立北京吉普,成为第一家“吃螃蟹”的合资车企……如今,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2020年外国直接投资额达2120亿美元。
对外开放,改变着中国民众的生活。从中山装、军便装到西装、牛仔,从满街“蓝、黑、灰、绿”到姹紫嫣红,跨越国界的潮流时装悬挂在中国人的衣柜;从日餐、韩餐到法餐、意大利餐,各具特色的异域美食丰富着中国人的舌尖体验。如今,轻点鼠标“海淘”更可“买全球”,世界各地的特色产品可即刻跨越重洋,走进中国家庭……
对外开放,也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看世界。从1978年重启向海外公派留学人员,到成为全球最大留学生来源地,已有数百万中国留学生到世界各国求学;从“遥不可及”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中国公民的出境游40多年来爆发式增长,成为海外最大的流动群体。
对外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对外开放也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标识。
诚然,这期间曾有“入世是否是狼来了”的迷惑,也伴有外界对“中国是否会停止开放回归封闭”等质疑,但是中国以越来越开放的实际行动说明了自己的选择。
“我们的事业是向世界开放学习的事业。关起门来搞建设不可能成功。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不封闭、不僵化,打开大门搞建设、办事业。”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第一次会见外宾时便重申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释放出新时代开放永不止步的强烈信号。此后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习近平不断向世界传递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强烈信号。
面对百年变局下的全球化逆流,中国相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与世隔绝的孤岛”;力倡共建“一带一路”,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举办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加入全球最大的自贸区RCEP……中国以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实际举措来表达对全球化的支持。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球“两链”梗阻,“筑墙”“脱钩”论沉渣泛起,中国提出构建“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以做好自身“小环境”改善全球化“大气候”的逻辑,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正如习近平一再表达的,决不能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开放还是封闭,携手共进还是后退自保,在世界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如何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从40多年前邓小平戴上的那顶牛仔帽,或许能读懂当下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