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

【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这篇长文,中共为什么要“永远读下去”?

发布日期:2021-06-01 19:50     来源:中国新闻社      点击量: 点击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1944年,毛泽东在写给郭沫若的信中说,“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

这一年,是李自成兵败山海关三百年后,又一个甲申之年。郭沫若写下近两万字的长篇史论《甲申三百年祭》,毛泽东借这篇长文警示全党引为鉴戒。

随着中共走向全面执政,1949年春,在从西柏坡前往北平的“进京赶考”路上,毛泽东再次提起《甲申三百年祭》一文,“这仅仅是读了个开头,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

“进京”意味着执政,“赶考”象征着考验,这篇要永远读下去的文章,也寓意着中共“赶考”永远在路上,需要始终保持“赶考”意识,直面执政考验。

毛泽东曾以“两个务必”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面对党内“关键少数”更是连提4个“不容易”——“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他以此告诫全党当知惕励。

保持“赶考”意识、面对执政考验,需要时刻有“如履薄冰的谨慎”与“居安思危的忧患”。

正如习近平所说,“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

在走访民主党派时,习近平主动提及“历史周期率”,以当年的“窑洞对”警示不能重蹈“人亡政息”的老路。

中共十九大报告将“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这个“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不断展现出“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的执政风格。

经受住执政考验,还须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勇气和自我净化能力。面对腐败这一最大威胁,中共始终强调“零容忍”、坚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直接督促“反腐第一刀”,于革命有功的刘青山、张子善因贪腐被处以死刑,举国震动。

改革开放带来的新环境,使得腐败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也对反腐提出了新挑战。邓小平洞察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向全党敲起警钟。他强调,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共坚持铁腕反腐,“打虎拍蝇”正风肃纪、标本兼治,形成反腐败的压倒性态势,党规党纪的“笼子”越扎越紧,“放任腐败必然亡党亡国”的警钟时刻长鸣。

保持“赶考”意识、直面执政考验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的初心。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个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视为初心和使命的政党,想做的正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近平曾多次强调,“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百年警钟,甲申一祭。这篇需要一直读下去的长篇史论,不断警示中共继续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直面新时代的执政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