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委员风采  >  正文

委员风采

保山市政协委员林金秋

发布日期:2025-01-24 15:43     来源:云南政协报      点击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为困难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为我第二故乡的经济建设、社会民生贡献力量,是作为政协委员应尽的职责,更是一名中共党员中的政协委员应有的使命担当。”蓄着长发、美髯飘逸,颇有几许艺术家气质的保山市政协委员林金秋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讲述林金秋的故事,黄龙玉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

一个人,一块玉,一段故事……

与玉结缘


林金秋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东峤乡下屿村一个玉雕世家,与生俱来的对玉雕艺术的钟爱,使林金秋“也傍桑荫学种瓜”,多年来,在雕刻业内取得了不斐成绩,雕刻的10多件作品曾获国家、省、市级奖。

2006年初,龙陵县发现黄龙玉的消息不胫而走,听闻到此消息的林金秋嗅到了商机,带着200万元资金从广东赶到龙陵,并把全家人接到龙陵“抱团”淘宝。

他从广东聘请了15名玉雕技工,先后在龙陵注册了福建华盛玉雕,下设1个大师工作室、1个玉雕坊、3个门市。

至此,他与黄龙玉结下了不解之缘。

回馈社会


工作之余,林金秋下乡调研之时发现,仍有一部分边远山区群众或因病、或因灾影响,生活还比较困难,他暗下决心要为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做点什么。

他知道,捐点钱捐点物并不能改变什么,只有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走出贫困。

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为龙陵培养本地玉雕人才,助推黄龙玉产业的发展,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能够学到一技之长,就近就业。

2011年,林金秋与龙陵县职业中学合作开办黄龙玉玉雕培训班,重点招收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开启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对这些学生,林金秋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除了在教学上严格要求外,他还给予每个贫困学生每个月400—600元的生活补助。2011年以来,共向700多人发放生活补助400多万元,发放奖金60余万元,并多次出资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玉雕技能大赛。截止目前,华盛玉雕教学实训基地毕业了39个班1637人,共培养玉雕名师、玉雕大师30余人。玉雕班毕业学生过硬的专业素质深受玉雕珠宝行业企业青睐,学生就业率达100%,1000多个困难家庭由此脱贫致富。

林金秋不仅在校内办学,还积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送技术进村寨,先后在龙陵县象达镇朝阳社区、龙新乡蚌渺社区、镇安镇北社区、龙陵黄龙玉的出产地周边地区等设立玉雕教学培训基地开展农民工雕技能培训,培训农民工3000多人次。

在做好企业经营的同时,林金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他不仅通过校企联办让学生成长,在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遇到困难时,他总是慷慨解囊。多年来,他已捐赠几十万元参与公益事业。

“我将继续履行好政协委员职责,用实际行动继续支持社会事业、用爱心守护困难群体,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政协委员,一名有温度的企业家。”林金秋坚定地说。

授人以渔


“教好一个学生,学好一门手艺,脱贫致富一家人”。这是林金秋的办学宗旨。为帮助特殊困难家庭早日摆脱困境,他积极探索残疾人全日制职业教育。

多年来,林金秋为龙陵培养了一大批本地玉雕人才,有效推动了黄龙玉产业发展,成为龙陵黄龙玉雕刻艺术教育领航人。

2019年,林金秋专门开办了残疾人关爱班,共招收来自保山5县(市、区)残疾学生150名。学生在校期间除享受各级政府补助之外,林金秋还给学生每人每月发放200-800元生活费。教学上,林金秋根据每位残疾人学生的身体情况,制定系列学习方案,定期考核学生技艺,并给予奖励。除了亲自指导外,还选派最好的大师、名师分组指导残疾学生,让其掌握一技之长。

目前,累计有22名残疾毕业学生和华盛玉雕签订了用工合同,每月工资均在3000元以上,真正让残疾学生通过知识和技能改变命运,实现人生价值。

关爱班的高位瘫痪学员高发超,如今已成长为云南省最年轻的“云南玉雕大师”,被命名为“保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20年度“最美保山人”。

林金秋的关爱教育模式,为保山市残疾人技能人才培养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深得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架“桥”海外


为积极响应龙陵县委号召,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探索面向东南亚培养人才之路,促进龙陵和缅甸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教育对外交流合作,2018年,林金秋与缅甸迈扎央大学联合开办玉石雕刻班,招收来自缅甸的39名学生在龙陵县职业中学华盛玉雕教学实训基地学习。

3年的学习时光,缅籍学生与中国学生在朝夕相处中加深了友谊,玉雕班成为了中缅青年友好交流的桥梁与纽带,延续和厚植了中缅胞波情谊。2021年,39名缅籍学生顺利毕业,回国后均从事珠宝玉石雕刻行业,且业绩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