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保山市隆阳区党委、政府启动东河水污染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来,河图街道把东河治理作为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在干部中开展思想革命、在群众中开展宣传教育,在东河流域河图段深入推进河道治理、排污口封堵、四水同收和雨污分流管网施工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等工作,积极筹措资金,想方设法推动试点,目前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保山市隆阳区河图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祚仁说。
近日,隆阳区政协召开“协商在基层”协商议事会议。隆阳区政协主席李永建主持会议,区政协领导干部、河图街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企业代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东河治理是隆阳人民的历史使命,也是一个长期治理的系统工程。面对东河流域周边的人居环境、河道水质的污染等问题,如何从乱到治、从无序到有序、从群众的不支持到支持并参与,街道的工作并非易事。河图街道政协联络组在前期开展了多次走访调研,广泛征集民意,最终形成“河图街道枯树庄污水直排影响东河水质、镇村污水截污治理、后期长效机制的建立”三方面的问题,在议事会议上进行讨论协商。
“生活产生的污水,就我们本身来说,也不愿意直排污染东河,但是没有管网、无外排渠道,怎么办?”居住在东河边的一位群众说出了困扰。
“河图街道之前不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污水管网基础设施没有按照城市标准来规划建设,但现在已经规划了按照城市建成区的标准来建,收集后最终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针对被污染的水质,我们一直开展的河道清淤疏浚、东河流域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关停或搬迁、村庄清洁行动、垃圾日产日清、河道巡查、水质监测等工作,已经明显改善和提升了东河水质。在实施这些措施的基础上,也希望广大居民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做好每家每户的日常保洁,相信枯树庄的问题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也能为我们整个东河治理提供一个试点示范。”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耐心解答。
“这次政府组织建设镇村污水截污管网,具体范围是怎么安排的,修到哪里?”另一位居民接过话后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
“隆阳区有1640个自然村,要实现全域居民生活污水的截污治理,只能循序渐进,逐步解决。结合实际考虑这次确定的范围是城市建成区实现全覆盖,农村区域按照抵近东河的远近、村庄规模大小和人口多少等因素来确定。”
“我们家现在有不止一个污水外排口,政府是不是把我们所有的外排口都接入你们的污水管网?”
“原则上每户保留1个污水外排口;对于房屋布局复杂,功能分区较为凌乱难以实现单排口外排的,可增加到2个。雨水口是单设的。”
“你们的管网是埋在地下还是挂在路边?施工质量咋个保证?咋个考虑施工过程中对我们出行、房子等造成的影响?”
“我建议,街道修订和完善《居民公约》内容,把不文明的行为进行约束,教育引导辖区居民全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打造‘好在河图’的美丽家园。”
……
长达三个小时的协商议事会上,与会人员围绕主题协商达成一致共识。“商量聚共识,商量增感情。街道通过‘协商在基层’这一平台,帮助河图居民解决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困难问题,两年来获得百姓的一致好评,大家都说协商对话是好事,请人协商帮大忙!”河图街道政协联络组组长徐建成高兴地说。
“协商在基层关键看成果转化。希望会后,各参会的职能部门迅速组织具体的负责人员完善资料、抓好落实,区政协、河图街道要进一步落实好协商议事会议协商内容的跟踪问效和结果实施,抓实细化各项工作,确保协商成果能够切实落地见效。”隆阳区政协主席李永建说。
人民政协为人民,反应群众呼声是政协履职尽责的生命线。群众有呼应,干部有响应;党委有号召,政协有行动。在基层搭台助力河道治理只是隆阳区政协“协商在基层”工作的一个缩影。
2020年末,“协商在基层”工作开始在隆阳区21个乡镇(街道)全面铺开。隆阳区政协在保山市政协、隆阳区委领导下,指导各乡镇(街道)政协联络组在基层搭建起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协商议事平台,拓宽了“大家唱戏”的渠道和路径,打造起凝聚共识的阵地、反映民意的窗口、服务群众的桥梁,通过“社情民意直通车”,架起了一座座“为民协商办实事”的“连心桥”,解决了一件件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破解了一个个基层治理的痛点堵点,助力了一项项重难点工作的推进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