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聚焦省两会】朱宏春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作大会发言

发布日期:2023-01-13 18:21     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点击量:4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月12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昆明举行,省政协委员、保山市政协主席朱宏春作为21位发言代表之一,在会上作了题为《破解四对矛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大会发言。大会发言材料全文如下: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必须贯彻中央要求,顺应人民期盼,抓住主要矛盾,全面推动我省教育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保安全,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全省现代化建设。


一是破解教育支撑不足与科技人才实力不强的矛盾。据了解,我省在学研究生总量仅占全国的1.83%,云南籍大学生返滇就业创业不到一半,每万人拥有高技能人才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9.3%,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办学特色不够鲜明,不能很好适应全省产业发展和就业需求,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令人担忧,教育对科技、人才发展的基础支撑不足。应着眼全省现代化建设全局,推动教育强省与科技强省、人才强省贯通融合。健全引智引才政策体系,提高政策含金量,吸引在滇就读大学生留滇创业,引导云南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壮大全省人才总量。推动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精准对接全省重点产业发展和就业需求,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加大科研攻关和产业工人、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科研成果产业转化率和毕业学生就业率。


二是破解教育质量偏弱与群众期盼日益提高的矛盾。目前,群众对学前教育“入园难”、义务教育“择校热”、普通高中“陷困境”等问题依然揪心烦心,全省高考一本上线率低于重庆、四川、贵州等西部省市,云南高等院校仅有两个国家级一流学科,广大群众对享有优质公平教育的期盼很高。应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聚焦各学段发展重点,加快构建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夯实义务教育基础,提高县域优质均衡达标率。坚持多样化发展,全面推动高中教育扩容提质。推进普职融通,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实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行动,提升云南高等院校核心竞争力。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和评价反馈体系,引导各方主动履责、形成合力,解决好“双减”、校园安全等领域的难点堵点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三是破解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与配置不优的矛盾。综合分析,“乡村弱”仍是当前我省教育发展的最大短板。其中既有中小学校布局较散、规模较小、乡镇高中占比过高的问题,也有教师编制紧缺、师范专业类教师不足的问题,尤其是部分边远山区的教育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应优化城乡校点布局,推动高中向城区集中、初中向乡镇和城区集中、小学高段向集镇和大行政村集中、小学低段和幼儿园相对集中,推广集团化办学模式,提高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深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足额核定乡村教师编制,增加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办班比重,实施名师培引计划,壮大优质师资队伍。实施教育基础设施提质达标行动,加大对边远山区倾斜的力度,持续改善乡村办学条件。


四是破解投入需求增加与资金保障困难加剧的矛盾。2016年至2020年,我省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各类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支出排名西部10位左右。同时,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加剧,教师待遇落实、公用经费拨付不够及时到位的问题时有发生。应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将教育纳入各级“一把手”工程,压实政府投入和保障责任,严禁挪用占用教育专项资金,确保学校公用经费、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优化省级教育资金使用和分配,引入比拼竞赛机制,实行大干大补、以奖代补,充分调动各地抓教育、强教育的积极性。坚持教育公益性定位,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办学兴教,探索建立社会助学基金,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学,构建多元投入体系,更好适应教育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