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有序参与到国家治理实践的各方面,具体地、现实地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理念。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有效组织引导社会各界群众充分参与协商、表达诉求、凝聚共识,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安徽省滁州市政协创新开展“委员进社区、常委在行动”工作,紧扣“找准‘盼的事’、做细‘商的事’、督促‘办的事’”3个环节,委员小组带着任务,充分与民协商、为民协商,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协商“三事”中不断体现。
充分倾听,在找准“盼的事”中体现民主。委员进社区,在群众身边开展协商,首要任务是让群众充分表达诉求,在充分听取中找准“盼的事”。市政协从问题筛选入手,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充分性。一是全覆盖“进”。将省、市、县三级委员融合编组进社区,做到了滁城主城区14个街道、68个社区全覆盖。主要采取:横向上,三级委员对接“民声呼应”平台、“12345”市长热线,梳理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信息,找准问题;纵向上,委员小组联系社区信息员、委员联系群众,到群众家门口聊、听、记。二是建机制“筛”。为了找准“盼的事”,市政协专委会与社区联系,建立“民声库”,每月召开一次议题筛选会,按“主次矛盾,轻重缓急”的原则,筛选出热点事项,并及时转化为社情民意;涉及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作为政协提案线索、专题协商议题。三是分层级“议”。进社区时,针对不同诉求分级协商。对一些具体事项,组织委员就地“商”;对一些普遍问题,市、区政协联动“商”;对一些公共关注的专题,邀请群众代表、专家学者走进政协,面对面“商”。
充分协商,在做细“商的事”中体现民主。引导群众充分表达诉求、充分参与协商,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之重。从当前滁州协商民主的实践来看,还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基层干部遇事缺主动商量,群众遇事不知怎么商量,委员怎样把事情商好、商快等,这些都是政协协商参与基层治理的切入口和着力点。实践中,我们围绕协商民主的人民性,倾力打造政协基层协商品牌——协商“亭”好。一是探索机制,让协商“广参与”。围绕“谁来商”,建立参与机制,按照“与谁有关、同谁商量”,明确协商的范围、对象、人数。围绕“商什么”,探索知情互动机制,协商的内容、建议、办理等情况全部公开、及时反馈。围绕“商得如何”,开展群众评议,对协商组织、过程、效果等全程评价。二是下沉搭台,让协商“在身边”。把政协“大讲堂”搬到群众“家门口”,在社区、村口,委员“搭台”、群众“商量”、部门“回应”,现场讲、现场议。三是擦亮品牌,让协商“有口碑”。中共滁州市委出台了《打造协商“亭”好品牌 推进全市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一方面,从“协商‘亭’好”品牌入手,明确市县职责,扩大协商影响,全市统一了形象标识、建设标准、委员行动;另一方面,精办协商成果,形成一批精品案例推广宣传,更多群众受益协商、认可协商。
充分跟进,在督促“办的事”中体现民主。协商结果的有效实现,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最生动的体现,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政协的协商式监督融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为一体,为群众有序参与监督,实现知情权、监督权提供了渠道,我们也组织群众走进来、跟到位。一是用“微监督”推办“微协商”。今年,把“微协商”办理情况纳入委员考核内容,要求每个委员小组组织委员、群众和利益相关方,对协商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二是让“专业人”督办“专业事”。围绕“就业促进”“安心托幼”等“十项暖民心行动”开展专题民主监督,邀请相关界别群众参与进来,开展满意度测评。三是探索“政协+”联办“热点事”。今年,探索路径、突出联动。与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联合开展提案监督,推动“亭满意”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与市公安局联动开展“请委员监督”行动 建立“政协+检察院”协同联动监督机制、创新委员监督法院案件执行工作等,民主监督治理效能得到提升。
(作者汪建中系安徽省滁州市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