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派团体  >  正文

党派团体

关于打造云南千里边境爱国主义教育旅游线的建议 郑家文

发布日期:2014-12-04 10:40     来源:      点击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云南幅员辽阔,与邻国缅甸、老挝和越南的边界线总长为4060公里,并与泰国、柬埔寨、孟加拉、印度等国相距不远;云南资源丰富,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香料之乡”、“天然花园”等美誉;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25个,其中,有15个民族与境外相同民族在国境线两侧居住。云南是伟大祖国的一块宝地,这块宝地不仅国人知道,而且外国人更是垂涎三尺。例如,位于腾冲县界头乡原始森林中,被科学家们称为大树杜鹃王的大树杜鹃,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被英国人盗窃去后公然展示在皇家博物馆,轰动了世界植物学界!至于世界列强在近代肆无忌惮地掠夺云南矿产资源的事例就不胜枚举。仅就明朝以来这600多年间,世界列强以及与我省山水相连的几个弱小邻国曾经无数次对云南边境进行大肆侵扰,历史上这些血的教训,一桩桩、一件件永远铭刻在边疆人民的心中。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为了警示后人,勿忘国耻,建议在云南精心打造千里边境爱国主义教育旅游线,具体理由和建议如下。

一、通过参观活生生的现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特殊意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般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由于条件限制,几乎都只能从书本到书本,一看而过,印象不一定很深刻,云南千里边境线上几百年来一直保存着数不胜数的爱国主义教育现场,只要各级党委政府有计划的精心打造,完全可以把这些有重要意义的爱国主义现场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把这些分散的基地串联成旅游线,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通过身临其境,参观现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特殊意义。

二、云南千里边境线上物产丰富,通过建设爱国主义教育旅游线,可以把潜在的资源优势变成产品优势和商品优势,进一步提高旅游的品质

云南地处祖国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29°15’8’’东经 97°31’39’’-106°11’47’’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全境东西最大横距864.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00公里,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八位。全省土地面积中,山地约占84%,高原、丘陵约占10%,盆地、河谷约占6%,最高海拔6740米,最抵海拔76.4米。云南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同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同老挝、越南毗连。从整个位置看,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连位于辽阔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东南亚半岛,处在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控制之下,又受西藏高原区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尤其是云南千里边境线上物产更加丰富,通过爱国主义旅游线的建设,可以把潜在的资源优势变成产品优势和商品优势,进一步提高旅游的质量。

三、云南千里边境爱国主义教育旅游线的建设在扶贫建设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云南千里边境几乎全部属于“滇西边境山区”,自古以来,几乎“山”和“贫穷”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例如,2012年12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新闻发布会。《纲要》第十条明确指出:国家将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农民人均纯收入2676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在全国综合排名最低的600个县中,有521个在片区内,占86.8%。其中,滇西边境山区榜上有名(滇西边境片区国土面积20.9万平方公里、人口1751万,分别占云南全省的53%和38%),通过云南千里边境爱国主义教育旅游线的建设,可以有效促进“滇西边境山区”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科学发展,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四、建设云南千里边境爱国主义旅游线有巨大的综合效益

云南千里边境旅游线建设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巨大效益,一是通过逐步建设,可以把千里边境线上不断消亡的爱国主义教育景点作为“活化石”保护下来,让国人世世代代都能瞻仰到,也好让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都来看一看;二是把苍天恩赐给千里边境变化无穷的气候资源优势和丰富多样的民族特产与世界各地游客一起分享,通过旅游产品开发,不仅可以提高旅游品质,而且让人类共同分享千里边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三是通过旅游产业的带动,可以有效地把气候资源优势、物种资源优势、矿产资源优势和民族特色优势等边境独特优势变成产品优势、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这又是一种特殊的扶贫开发形式,对稳定边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四是把千里边境建成旅游线,对国防建设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爱好和平,并不等于有些国家的军国主义者和野心家们都爱好和平,谁敢保证世界列强和与我省山水相连的几个弱小邻国今后不会故伎重演?常言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五、关于打造云南千里边境爱国主义教育旅游线选点可以采取“点、线、片”相互结合的办法

云南千里边境爱国主义教育旅游线选点可以采取“点、线、片”相互结合的办法,我们可以从滇东南的文山州起,沿着红河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德宏州、保山市这条线,再到滇西北的怒江州,在我省4060公里的边境线上精选若干个爱国主义教育“点”(在具体的“点”上,有的一个事件一个点,有的一个事件多个点),通过具体的“点”串连成“线”,然后再在“点”和“线”周围扩大成“片”,在这些“点、线、片”中,不论是悲歌还是雄曲,都是中华民族边疆各族人民用鲜血谱写出来的历史篇章,例如,把下面这些“点”串在一起就可以连成“线”。

(一)笔者在此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姑且提出以下可供今后参考的十二个爱国主义教育“点”

1、对越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又称中越战争,侠义上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中越边境爆发的战争。广义的中越战争,是指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其中包括1979年中越边境中方自卫还击作战, 1981年中国收复扣林山、法卡山之战, 1984年中国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中国对越拔点作战、两山轮战、对越坚守防御作战等。

2、“河口起义”打响辛亥革命云南第一枪。河口,位于我省最南端,是我国与越南交界的边防重镇。源自滇西巍山县的红河越过崇山峻岭,在这里与南溪河相汇而流入越南,“河口”之名由此而得。一百年前,辛亥革命云南的第一枪就是在这里打响。

自古以来,河口就是通往印支半岛和南亚各国的重要门户。滇越铁路未修之前,红河水运盛极一时,有“小香港”、“小金山”之称。中法战争中,滇军也是从这里出关征战,入关班师。1908年4月,同盟会会员在此发动了“河口起义”。

3、反对法帝霸占七府矿权的斗争。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法国侵略分子就从红河潜入云南探测矿源。1873年,又有法人自越南入云南考察形势,收买铜锡。1895年,法国里昂的中国调查会派员至云南调查矿务物产。这些都说明法帝国主义对云南的矿产资源,早有侵略野心,并企图霸占我“云南、澄江、临安、开化、楚雄五府和元江、永北二州”的矿权。1903年以周云祥为首的滇南人民的武装起义,使帝国主义掠夺我省矿产资源的活动不能顺利进行。

4、反对法帝强占勐乌、乌得的斗争。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中、法两国勘定中、老边界,法方强行将我西双版纳所属的勐乌、乌得、勐倖等地划归法属越南,遭到我国边民和清政府勘界官员的坚决反对。1895年7月19日,法军突然进占勐乌、乌得,各族人民毅然撤离村寨,以“空室清野”抵抗敌人,使法军陷于孤立境地。1909年爆发了武装抗法斗争,法帝无法立足,又照会清政府阻止我人民抗法,但内外反动派的合流亦未能扑灭我边疆人民的反帝烈火,当地各族人民群众还用抗交粮赋,拒售食物等方式,对法国殖民主义者作了长期的斗争。

5、基诺人民起义。1941年至1943年,被国民党政府、傣族封建土司残酷剥削压迫得无法再生活下去的基诺族人民,在民族英雄搓约的领导下,举起了武装起义的大旗,他们联合哈尼、瑶、布朗、傣、拉祜、汉等民族,以基诺山区为中心,纵横转战在深山老林之间,历时三年,战火然遍景洪、勐腊、勐海等整个西双版纳山区,威震中缅边境内外。他们以顽强的战斗精神,与国民党反动军队进行殊死的搏斗,直到把反动派赶出基诺山区。

6、班洪事件。班洪位于阿瓦山区的公明山以北,元、明两代和清初属于耿马、孟定两土司管辖,清代中期以后划归永昌府,现属沧源佤族自治县。

1934年云南各族人民反抗英帝国主义武装侵占佤族班洪和班佬等部落共管地区(佧佤山区,该地区现属于缅甸)银矿的斗争。1927年,英国侵略者非法进入云南沧源地区秘密勘探矿藏。1933年开始修筑通向矿区的公路,1934年1月派兵侵占佤族班洪和班佬等部落地区的银矿,激起佤族各族人民的愤怒。班洪王与班佬王邀集周围部落,剽牛立盟,誓逐英军,并组成三支武装,抗击英军。虽被英军炮毁十余村寨,仍坚持斗争,终于在当地兄弟民族支援下击退了入侵者,收复了失地。

7、王尚书三征麓川。古代的麓川在现今滇西边疆德宏州的瑞丽、陇川一带。明朝初年,此地有个宣慰使名叫思伦法,他野心很大,竟搞起割接地盘、分裂祖国的活动,并兴兵占据腾冲等怒江以西各地,称起“王”来。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大军进入云南,沐英父子从洪武十五年开始坐镇腾冲,对麓川叛乱者反复征讨。思伦法死后,其子思任法时服时叛,边疆仍然不得安宁。到明朝正统初年,思氏叛乱更加嚣张,有向怒江以东内地进犯之势。英宗正统六年(1441年),朝廷命兵部尚书王骥总督军务,调甘肃总兵蒋贵为平蛮将军,大军从京师出发,继又征调湖广、四川、贵州等地兵员共15万,开始第一次征讨麓川;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朝廷又征调各省军队50万,任由王骥、蒋贵和沐英之子沐昂统兵第二次征讨麓川;正统十三年(1448年),朝廷再命王骥、蒋贵、都督宫聚第三次征讨麓川;三征麓川,对当时云南西部边疆的政治、经济、国防发展有重要意义。

8、邓子龙、刘戍边为国。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缅甸洞吾王莽应里勾结在陇川经商的江西商人岳凤、耿马土舍罕虔屡扰边寨。正月二日,洞吾王朝侵略军破姚关(今施甸县境内),焚施甸、攻顺宁,占猛淋(今龙陵县镇安),杀官军,恃象马长驱直入,企图分五路侵犯全滇,大理告急,全滇震动。云南巡抚刘世曾上疏请兵御敌,明王朝任命邓子龙为永昌参将、刘綎为腾越游击将军,各领兵五千赴剿,并调诸土司应援。邓子龙率部驻守东线,十一月初在姚关破缅军象阵,次年正月平湾甸,二月歼敌于耿马三尖山,三战告捷,阵斩罕虔,生擒招罕。四月,刘綎率部至陇川,生擒岳凤父子,岳凤父子惧罪愿降。至此,平息了叛乱,歼灭了入侵之敌。在这次反击洞吾王朝侵略的战争中,云南各族人民为保卫祖国边疆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战争胜利后,设立了镇安、镇姚千户所,耿马、猛撒、猛猛安抚司,喳哩巡检司。万历十四年(1586年)七月,邓子龙率部至右甸(今昌宁县),在此设千户所。施甸县姚关文物胜迹“清平洞”内的《恤忠祠记》碑,记述了邓子龙、刘綎戍边为国的事迹。

9、腾越起义。1908年的河口起义和保山起义虽然失败,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却逐步深入人心。在腾越(今腾冲),以张文光为首的同盟会革命党人,积极进行革命宣传和组织活动,创立“自治同志会”,在腾越、永昌等地发展农民、会党群众和清军士兵等数千人入会。1910年,英军入侵片马,同盟会党人奔走呼号,掀起群众性的抗英保边运动,清政府和官吏却禁阻人民的反帝斗争,革命党乘机大力宣传反帝爱国和反清革命思想,激起了边疆各族人民对清政府的愤恨,纷纷投向革命。

10、马嘉理事件。英法等国在打开中国沿海门户及长江后,又想打开内陆的“后门”,从19世纪60年代起,不断探测从缅甸、越南进入云南的通路。1874年,英国再次派出以柏郎上校为首的探路队,在近二百人的武装士兵护送下,探查缅滇陆路交通。英国驻华公使派出翻译马嘉理南下迎接。1875年1月,马嘉理到缅甸八莫与柏郎会合后,向云南边境进发。2月21日,在云南腾越地区的蛮允附近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发生冲突,马嘉理与数名随行人员被打死。这就是历史上的“马嘉理事件”,或称“滇案”。

11、片马事件。片马在怒江州泸水县境内高黎贡山西侧,元代属于云龙甸军民府,明代属永昌府茶山土司管辖,清代属保山县登埂土司辖区,自古是我国神圣领土。

1900年1月侵缅英军入侵片马附近的茨竹、派赖等寨。1910年12月占领片马,至1927年,又先后占领古浪和岗房,激起当地傈僳、景波、白、汉等族人民的无比愤怒,我边防军民在土把总左孝臣、千总杨体荣率领下奋起反抗,打击入侵英军,土把总左孝臣在抗英斗争中壮烈牺牲。片马管事勒墨杜扒率领景颇、傈僳、独龙、怒、汉、白等各族人民会同泸水土司,与英军进行了多次搏斗,给侵略军以沉重打击。经过各族人民的抗英斗争,英国于1926年被迫承认片马是中国的领土,但英军拒不撤兵,仍然强占片马,直到1960年中缅两国政府签订了《边界条约》,条约规定片马、古浪、岗房地区由缅甸联邦政府归还我国,并于1961年6月4日完成了交接手续。

12、滇西抗战。1942年春夏之交,日本侵略军攻陷缅甸后,立刻把战争魔爪伸进滇西,妄图沿滇缅路长驱直入,进而陷我全滇,威逼重庆。自此,地处西南极边的保山转眼之间由抗战后方变为最前沿。

滇西抗战,创全歼日军之范例,开收复国土之先声,国人深受鼓舞,盟国为之振奋。滇西人民功不可没。仅保山地区就出动支前民工二十多万人,修公路,建机场,筑工事,运军粮、送弹药、抬担架,牺牲民工二万四千六百多名。其中保山县就补充兵员二万多名,贡献民工一千五百四十二万多工日,死亡民工三千八百五十余人,出动骡马一百一十九万多工日,驮牛三十二万多工日。死亡牛马五千九百多头,供应军粮大米三千五百八十万公斤,马料四百四十五万公斤,猪牛肉二十三万二千多公斤,其它物资不计其数。

海外侨胞爱国爱乡,出钱出力,共赴国难。南洋侨领陈嘉庚,组织华侨机工三千多人回国运送抗日军需,一千多名机工为国捐躯。保山旅缅侨领梁金山,动员华侨,捐资修建惠通桥,捐献汽车八十辆,抢运抗战物资。

中国军队和滇西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不畏强暴,不甘沦亡,为正义献身,为和平而战,其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伟大爱国精神,光照日月,永垂青史。

(二)在爱国主义教育“点”和“线”周围再扩大成“片”

在云南千里边境线上,几百年来,中华民族历代爱国仁人志士和当地各族人民用血肉浇筑起来的若干个爱国主义教育“点”,这些“点”就好像一颗颗灿烂的明珠,只要用中华民族爱国主义这根红线就可以把它有机的串联起来,一旦确定了“点”和“线”以后,就可以在“点”和“线”周围再扩大成“片”。

例如,史称“极边第一城”和“边关锁鈅”的腾冲,在很远的年代,腾冲就存在着一些古城堡、古关隘、土围子等军事设施,有的为历代王朝所建造,有的为少数民族部落所在地。诸如高黎贡山西麓的罗哥城、罗妹城,狼牙山下的“西京城”,高黎贡山顶上的诸葛城、城门洞、烽火台,西山坝古城,以及勐连、合泽、古勇、马面四古关,还有设在西南古道上起军事作用的古驿站等。

自从明朝初年,在腾冲地区实行军屯,设置卫所,到正统年间更立军民指挥使司以后,腾冲管辖范围更远及“三宣”、“六慰”土司地。其腾冲司治所在地,也在原有土城的基础上,建成了一座雄伟坚固的石城。据《滇略》载,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云南巡抚陈用宾,命金腾兵奋道漆文昌设八关九隘,其分布范围遍及今腾冲、德宏边境一些险道要口之处。如铜壁、巨石、万仞、神户、铁壁、虎踞、天马、汉龙等八关,古勇、明光、滇滩、止那、天塘、霸竹、衫木笼、石婆坡、茨竹等九隘,这“八关九隘”都是古关隘。《腾越厅志》记,清道光三年(1823年),腾越知州故启荣,又在边境地区设七十七卡,仅槟榔江沿线,尖高山、高粱工山一带,就有上七卡,下十卡之称。这些卡子所在地都建有石雕、石堡等,规模较大,有较完整的防御工事体系的如三岔河、棕包河、芭蕉岭等处,这些都是古代出入国境的主要路口,地势险要,如咽喉锁钥。位于槟榔江、棕包河、黑泥塘河交汇处的“得生雕”,至今仍完好存在,人们亲临其境,会立即产生一种威严肃穆之感。

腾冲这道边关锁钥军事要地的历史告诉人们,任何侵略者是无法闯过的,它敞开的只是和平友谊的大门。

上述腾冲由“点”到“片”的爱国主义教育历史现场,只不过是云南千里边境线上的一个典型事例而已,在我省4060公里的边境线上的八个州市几十个县中,类似腾冲情况的县还很多,我们只要深入调研,精心打造,云南千里边境爱国主义教育旅游线就会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